第一部分:上海共识——构建全球AI新秩序
2025年7月于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不仅是一场技术盛会,更是一个关键的地缘政治时刻。大会的核心议程清晰地表明,中国正试图在全球人工智能(AI)领域建立一个新的、以多边主义为基础的框架,旨在将自身定位为全球AI治理的领导者,并为世界提供一个区别于美国主导模式的替代方案。从成立国际组织的倡议到发布详尽的治理行动计划,WAIC 2025的每一个重要举措都服务于这一宏大战略。
第一章: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本届大会最重大的地缘政治宣告,无疑是中国正式提议成立一个总部设在上海的全新国际AI治理机构。这一提议的措辞、时机选择及其目标受众,无不透露出深远的战略考量。
官方倡议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正式提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 1。此举被定位为应对当前全球AI治理碎片化现状、满足国际社会对协调统一框架迫切需求的解决方案 1。这一倡议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呼吁,而是中国为全球AI治理提供的一个具体、可操作的“中国方案”。
战略定位与措辞
该组织的定位和官方措辞经过了精心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争取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 国际公共产品与多边主义:该组织被描述为一项“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 1,其核心理念是践行“多边主义”,并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1。这种语言旨在将该组织塑造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而非由单一国家主导的封闭俱乐部。
- 面向“全球南方”:倡议明确表达了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关注。中国表示愿意分享其AI发展经验和技术产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 1。这一定位旨在防止AI成为“少数国家的独角戏” 8,将中国塑造为全球普惠发展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从而构建一个广泛的国际支持联盟。
- 以上海为中心:将总部设在上海的决定具有战略意义。上海作为中国的“AI高地”和国家级创新中心,旨在利用其资源优势,汇聚全球的人才、资本和专业知识,从而巩固其作为全球AI网络关键节点的地位 1。
国际背景与反响
这一倡议是在一个具有高度国际参与度的场合下提出的。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1,其中包括来自俄罗斯、南非、德国等国的官员 8。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通过视频致辞,法国总统AI事务特使安娜·布弗罗亲临现场,进一步凸显了此次大会的全球重要性,也为中国倡议的发布提供了国际合法性的背书 2。
这一系列举动清晰地表明,中国不仅仅是在呼吁合作,更是在主动构建一个区别于现有西方主导体系的平行国际AI治理框架。这一框架的时机选择极为关键,它发生在全球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美国利用出口管制等手段限制中国获取先进AI芯片的背景之下 4。通过使用“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小院高墙’”等措辞 1,中国含蓄地批评了其所认为的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并将自身塑造为更具包容性的领导者。对“全球南方”的特别关注,是中国一项经典且有效的软实力策略,旨在团结那些可能感到被西方主导的技术治理体系边缘化的国家。通过提供技术分享和能力建设的承诺 9,中国正在创造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与美国推广其技术标准和价值观的“AI出口强国”战略 9 形成直接竞争。这标志着全球AI治理的未来可能走向一个“双轨制”的格局。
第二章:解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
如果说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是地缘政治的宏大叙事,那么在大会上发布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则是实现这一愿景的哲学蓝图和行动纲领。这份文件系统性地阐述了中国对AI治理的全面构想。
核心原则
该计划建立在一系列核心原则之上,包括“向善为民”、尊重主权、发展导向、安全可控、公平普惠以及开放合作 12。这些原则共同勾勒出一个以发展和共享为核心,同时兼顾安全与伦理的治理框架。
关键行动支柱
该计划涵盖了从技术创新到社会伦理的多个层面,为全球合作指明了具体方向 12。
- 创新与应用:计划呼吁秉持开放共享精神,减少技术壁垒,并深度推动“人工智能+”,将AI技术赋能于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教育等千行百业。
- 基础设施:重点关注清洁电力、新一代网络、智能算力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推动建立统一的算力标准体系,特别强调要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发展自身AI能力,实现普惠发展。
- 生态与数据:倡导建立跨国开源社区和平台,推动基础资源的开放共享。同时,计划呼吁促进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并探索建立全球性的数据共享机制。
- 可持续性与标准:首次明确提出“可持续人工智能”理念,倡导制定AI能效和水效标准,推广绿色计算技术,并利用AI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此外,计划敦促各方在安全、伦理等关键领域加快形成国际标准共识。
- 安全与风险治理:提议建立分类分级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测试评估体系,并加强在人工智能安全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
在对这份官方文件进行深入分析时,一个深刻的内在张力浮出水面。一方面,中国政府通过《行动计划》高调倡导和支持开源生态,视其为推动全球合作和技术普惠的重要工具。计划明确呼吁建立“跨国开源社区”,推动“基础资源开放共享”,并促进“非敏感技术资源开放流动” 12。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国家级政策导向,旨在通过开放合作来构建中国的全球影响力。
然而,另一方面,中国顶尖的AI企业领袖却在公开场合表达了截然不同的商业逻辑。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相关活动中明确表示,“开源模型会越来越落后”,对于追求商业竞争优势的企业而言,“商业化的闭源模型是‘最能打的’” 14。他认为开源模型更适用于学术研究,而非激烈的商业竞争。这种观点并非孤例,它反映了那些投入巨资研发专有基础模型(如百度的“文心” 15)的企业的核心商业考量——保护知识产权,构建技术壁垒,从而实现商业变现。
这种“国家倡导开源,企业拥抱闭源”的矛盾,揭示了中国AI战略中一个潜在的结构性分歧。从国家层面看,开源是实现地缘政治目标(团结全球南方、绕过技术封锁)和加速生态建设的有效工具。但从企业层面看,闭源是确保商业竞争力和投资回报的关键。这种张力预示着中国的AI生态系统将在地缘政治的宏大愿景与商业现实的逐利本性之间不断博弈。未来,中国能否在推动全球技术共享的同时,培育出具备强大护城河的商业巨头,将是对其双轨战略的重大考验。
以下表格对《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的关键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便更清晰地理解其战略意图。
表1:《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核心条款解析
行动支柱 | 关键条款(引自 12) | 既定目标 | 战略意涵分析 |
---|---|---|---|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推动统一算力标准体系建设;支持各国特别是全球南方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和服务。 | 推动人工智能包容普惠发展。 | 旨在构建一个非美国中心化的技术标准生态,增强全球南方国家对中国主导的基础设施的依赖,从而使其治理方案更具吸引力。 |
营造多元开放创新生态 | 打造跨国开源社区和安全、可靠开源平台;推动基础资源开放共享,实现非敏感技术资源开放流动。 | 促进技术服务普惠性、可及性。 | 将开源作为一种地缘政治工具,通过技术共享团结全球开发者,加速国内创新以应对外部技术限制,并构建一个以中国为重要节点的全球AI生态。 |
积极推进优质数据供给 | 合作推动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探索构建数据共享的全球性机制平台;合作打造高质量数据集。 | 为人工智能发展注入更多养料。 | 试图在全球数据治理中掌握话语权,建立由中国参与制定的数据流动规则,这对于训练更强大的模型和削弱西方在数据资源上的优势至关重要。 |
开展人工智能安全治理 | 构建具有广泛共识的安全治理框架;探索分类分级管理;推进威胁信息共享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 | 防范人工智能技术误用、滥用。 | 提出一套具体的、可操作的风险管理方案,展示中国在AI安全领域的“治理能力”,旨在为全球标准的制定提供“中国模板”。 |
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 | 支持发展中国家加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治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建设;弥合智能鸿沟。 | 帮助发展中国家弥合数字鸿沟。 | 这是中国“全球南方”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提供技术援助和培训,建立长期的技术和政治伙伴关系,扩大其全球影响力。 |
第三章:钢丝上的对话:施密特与沈向洋论竞争、合作与红线
在本届大会上,前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与前微软执行副总裁沈向洋(Harry Shum)之间的高规格“炉边对话”,成为观察中美科技关系未来走向的一个重要窗口。这场对话不仅是两位技术元老的思想碰撞,更被视为一次精心安排的、旨在探索竞合新路径的“技术外交”。
核心讨论点
这场对话触及了中美AI领域最敏感也最核心的议题,两位嘉宾的观点微妙而富有深意。
- 竞争作为驱动力:施密特开场便承认谷歌、微软和苹果之间的激烈竞争,但他将其定性为推动“整个行业整体进步”的积极力量 16。这番表态为与中国的竞争设定了一个相对积极的基调,即竞争不必然是零和博弈,也可以是促进共同发展的催化剂。
- 划定“红线”的紧迫性:两位演讲者都强调了为AI划定明确规则和边界的紧迫性。施密特提出了一系列必须通过跨国合作来回答的关键问题:“AI能否控制武器?它能否自我复制和自主学习?” 7。这表明,在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生存性风险面前,中美双方拥有共同的关切,这为合作提供了基础。
- 开源模式的差异:施密特敏锐地观察到中美在模型策略上的一个显著区别:许多领先的中国模型正在采用“开放权重模式”,这与一些美国头部公司的闭源策略形成对比 17。沈向洋对此表示认同,认为这种开放模式可能为全球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17。
- 寻求共同目标:施密特引用了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名言:“只要双方有共同的目标,就能达成协议” 7。他乐观地表示,相信中美之间的信任可以“自下而上,一步一步地”重新建立 7。
这场对话的深层含义远不止于其字面内容。它更像是一次由西方科技界资深人士发出的、经过深思熟虑的试探性表态。选择施密特和沈向洋这两位已不在企业一线担任高管、但仍具巨大影响力的“元老”级人物 17,使他们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超越短期商业利益的观点。他们亲临中国最重要的AI会议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接触信号。
对话内容经过精心设计,巧妙地避开了半导体出口管制等难以调和的冲突点,而聚焦于AI安全“红线”这一可能达成共识的领域。施密特对基辛格的引用 7 尤为关键,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一种务实外交哲学的呼唤——即便是意识形态对手,也能在共同威胁面前找到合作空间。这暗示着,处理AI这一关乎全球未来的议题,需要同样的“大国政治智慧”。
因此,这场对话可以被解读为美国科技界部分精英阶层对华盛顿一些强硬派声音的回应。它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完全的“脱钩”既不现实,也不可取;在全球性风险面前,有针对性的、务实的合作是唯一理性的选择。这为未来中美在AI领域的互动,提供了一条超越纯粹对抗的、更为复杂的“竞合”路径。
第二部分:远见者——未来智能的哲学思辨
WAIC 2025的核心,贯穿着一场深刻的哲学思辨。这场思辨的两端,一端是以西方世界为代表的、对通用人工智能(AGI)可能带来的生存性风险的深切忧虑;另一端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将AI视为推动国家发展和提升经济生产力的务实工具。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在大会的舞台上激烈碰撞,塑造了关于AI未来的两种愿景。
第四章:杰弗里·辛顿的预言:驯服超级智能这只“猛虎”
“AI教父”、诺贝尔奖与图灵奖双料得主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的开幕式主题演讲,无疑是本届大会最受瞩目的环节之一。他的讲话为大会定下了一个独特的、充满警示意味的基调,其思想深度和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技术范畴。
核心隐喻:“养虎为患”
辛顿演讲的核心,是一个在中国科技界迅速传播开来的生动比喻——“养虎为患” 18。他将人类发展AGI的过程,比作饲养一只幼虎。这只老虎起初可爱,但终将长大,并可能变得比饲养者更强大、更聪明。辛顿的警告直白而有力:如果这只“老虎”的智能超越了我们,我们将面临被其反噬的巨大风险。这个比喻成功地将复杂的AI安全问题,转化为一个任何人都能理解的、充满画面感的生存寓言。
“拔掉电源”的幻想
辛顿进一步戳破了人们对于控制超级智能的一种天真幻想——即在危急时刻“拔掉电源”。他警告说,一个真正超越人类的AI不会给人类留下这样的机会。届时,人类对AI的控制力将“如同一个三岁的孩子试图为成年人制定规则” 18。超级智能会通过说服、欺骗、操纵甚至更高级的策略,来阻止自己被关闭,以确保自身的生存。这一论断彻底否定了解决AI控制问题的任何简单化方案。
数字智能与生物智能的本质差异
辛顿的演讲题为《数字智能会取代生物智能吗?》,他深入探讨了两者间的根本区别。他指出,数字智能拥有两大无可比拟的优势:第一是“永生性”,软件中的知识可以被完美地保存和复制,不受硬件损毁的影响;第二是知识传播的高效性,一个数字智能体学到的知识,可以瞬间、无损地传递给数以万计的其他智能体 19。相比之下,人类大脑的学习缓慢、低效且充满损耗。这种本质差异解释了为何AI的进步可以是指数级的,而人类的进化则以千年计。
解决方案:全球合作研发“善良的AI”
面对一个无法被消除、且能极大提升各行各业效率的技术,辛顿给出的唯一出路是全球合作。他呼吁建立一个由各国AI安全研究机构组成的国际网络,共同研究如何从一开始就训练出“善良的”(benevolent)、与人类价值观对齐的超级智能 17。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乎全人类未来的共同挑战。
辛顿的演讲虽然充满了对未来的忧思,但其在WAIC这个特定场合的呈现,却产生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催化效果。他作为一位备受全球尊敬、立场中立的顶尖科学家 17,其首次在中国大陆的公开演讲本身就是一件大事 18。他所传递的核心信息——AGI对全人类构成潜在威胁——具有普适性,成功地将AI挑战从“中美竞争”的狭隘框架,提升到了“人类共同命运”的宏大层面。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他关于建立“国际AI安全研究所”的呼吁 19,与中国总理李强提出的“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倡议 1 形成了完美的呼应。辛顿的科学警告,为中国的政治倡议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背书和道义合法性。它使得中国的提议看起来不再仅仅是地缘政治的角力,而更像是对全球科学界最紧迫呼吁的负责任回应。因此,辛顿的哲学思辨,在客观上扮演了为全球治理对话搭建桥梁的关键角色,为寻求共识创造了宝贵的契机。
第五章:务实主义者的回应:中国产业领袖眼中的AI生产力
与辛顿充满哲学高度的警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中国顶尖科技公司的领袖们,在大会上呈现了一幅截然不同但同样有影响力的图景。他们的论述扎根于现实,聚焦于应用,共同将AI定义为一种强大的、可控的生产力工具。
AI作为生产工具
中国企业CEO们的演讲中,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是:AI的本质是新时代的生产力引擎。
- 钉钉CTO朱鸿:他提出AI已进入“下半场”,其关键在于让企业数据真正发挥出AI的生产力价值。他强调,企业需要“向AI要效果”,并预测2025年将是行业大模型和企业专属模型落地的“元年” 21。
- 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他将AI定位为“对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持续增强” 22。他坚信,AGI的实现不会被少数巨头垄断,其成果最终将普惠大众,服务于整个社会 17。
-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当前大模型的重点在于“卷应用”。他认为,“没有应用,光有基础模型,不管是开源还是闭源都一文不值” 14。他用生动的案例佐证了AI的效率提升,例如利用大模型处理订单,将快递下单时间从3分多钟缩短至19秒 14。
“超级能干”与“超级应用”的范式转换
李彦宏在演讲中提出了一个极具洞察力的战略概念,挑战了传统的互联网思维。他认为,AI时代的成功标准不应再是追求拥有十亿日活用户的“超级应用”(Super App),这是一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路径依赖。相反,我们应该致力于打造“超级能干”(Super-capable)的应用,即那些能够在特定行业和场景中,创造巨大价值、带来颠覆性效率提升的应用 14。这一思想的转变,意味着评价AI价值的尺度,从用户规模转向了产业深度。
民主化与普惠化
多位演讲者不约而同地强调了AI技术正变得日益普及和易于获取。
- OPPO:其战略核心是端侧AI,通过在手机本地运行AI模型,为用户提供“高效&专属”的智能体验,例如一键识屏、本地处理长达20万字的文档等功能 23。
- 阿里巴巴:展示了一整套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的AI应用,从能够预判驾驶员需求的智能座舱,到可以进行语音交互的AI眼镜,再到优化城市能耗的智能路灯系统,描绘了一幅AI无处不在的蓝图 24。
中国科技领袖们这种对务实、可控和经济效益的持续强调,并非偶然,而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叙事。在全球话语权越来越被AI风险和安全问题主导的背景下,一种“不计后果追求AGI”的形象对中国而言是极其不利的,它只会为西方国家实施更严厉的技术管制提供口实。
因此,通过反复强调AI在物流优化 14、城市管理 24、会议纪要 21 等具体、有益场景中的应用,中国企业界共同塑造了一个AI发展的“良性叙事”。这个故事的核心是:中国的AI是负责任的、脚踏实地的,其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而非制造无法控制的“怪物”。这种“AI向善”和“AI赋能产业”的叙事,远比追求“人造上帝”更让人安心。它不仅能稳定国内预期,更能向国际社会,特别是那些对复杂AGI安全辩论不感兴趣的发展中国家,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与中国合作,意味着共同发展经济,共享技术红利。这为中国推动其全球治理倡议,创造了极为有利的舆论环境。
以下表格对本届大会几位核心演讲者的观点进行了梳理与对比,以揭示其背后的战略意图。
表2:核心演讲者观点矩阵:核心论点与战略意涵
演讲者 & 身份 | 核心论点/信息 | 关键比喻/引言 | 解决方案/行动呼吁 | 战略意涵 |
---|---|---|---|---|
杰弗里·辛顿 (多伦多大学/诺奖得主) | 我们正在饲养一只猛虎;AGI构成生存性风险,需要全球合作确保安全。 | “AI不会给人类‘拔掉电源’的机会。” | 建立国际AI安全研究所,共同研究如何训练“善良的AI”。 | 其普适性的科学警告,为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提供了道义和理论上的合法性,扮演了“破冰者”的角色。 |
李强 (中国国务院总理) | 全球AI治理呈碎片化;中国提议建立一个全新的、包容性的国际合作组织。 | “不能让AI成为少数国家的独角戏。” | 正式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并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 | 明确提出与美国主导体系相区别的“中国方案”,旨在争夺全球AI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并团结全球南方国家。 |
埃里克·施密特 (前谷歌CEO) | 竞争可促进产业进步;中美需在AI安全等领域划定“红线”,寻求务实合作。 | “只要双方有共同的目标,就能达成协议。” | 呼吁中美坐下来,就AI能否控制武器等关键问题进行坦诚对话,建立信任。 | 代表美国科技界部分精英阶层的声音,寻求在持续竞争的背景下,为全球性风险管控开辟合作渠道,避免全面脱钩。 |
李彦宏 (百度CEO) | 大模型的关键在于“卷应用”,而非空谈模型本身;闭源商业模型在竞争中优于开源。 | “要避免陷入‘超级应用’的陷阱,去打造‘超级能干’的应用。” | 企业应聚焦于将AI应用于具体业务场景,创造实际价值;百度将坚持闭源模型路线。 | 其对闭源的坚持,与国家层面倡导开源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中国AI战略中商业利益与地缘政治目标之间的内在张力。 |
第三部分:技术前沿——从基础模型到具身现实
在宏大的政策与哲学思辨之外,WAIC 2025的展厅和技术论坛同样硝烟弥漫。从基础模型的路线之争,到具身智能的群体亮相,再到各行各业的应用落地,大会具体而微地展示了全球AI产业的技术脉搏与未来走向。
第六章:路线之争:大模型竞技场中的开源与闭源
本届大会上,关于大模型技术路线的争论异常激烈。这不仅是技术理念的碰撞,更是商业战略和地缘政治博弈在产业层面的直接投射。
闭源模式的拥护者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是闭源路线最坚定的倡导者。他的论点清晰而尖锐,完全从商业竞争的现实出发。
- 性能与成本优势:他认为,在同等参数规模下,经过精心优化的闭源模型在能力上要强于开源模型 14。如果开源模型想要追平性能,就必须增大参数量,但这将直接导致更高的推理成本和更慢的响应速度,这在商业应用中是致命的 14。
- “孤本模型”的困境:他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即企业基于开源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很容易创造出一个“孤本模型”(Orphan Model) 14。这个模型将无法从基础模型的持续迭代升级中获益,也难以与他人共享算力资源,最终成为技术孤岛。
- 商业战略的护城河:李彦宏的立场,本质上反映了百度的核心商业战略——围绕其专有的“文心”4.0基础模型 15 及其配套工具链,构建一个封闭但强大的生态系统,形成难以被竞争对手逾越的技术和商业护城河。
开源模式的推动力
与百度的商业逻辑相对,开源模式同样拥有强大的支持力量,其背后既有国家意志,也有市场自发的力量。
- 国家政策的背书:如前文所述,中国官方发布的《行动计划》明确将推动开源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国策,旨在构建全球合作生态 12。
- 创新活力的体现:在施密特与沈向洋的对话中,中国AI领域的“开放权重模型”趋势被视为一种可能激发全球创新的积极现象 17。
- 市场黑马的证明:以DeepSeek为代表的创业公司,通过开源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技术突破,其成功被业界视为“开源路线正确性”的力证 26。一位青年科学家评论道,开源生态能够加速社区发展,催生更多创新。
地缘政治的维度
这场路线之争早已超越了技术和商业范畴,成为中美科技博弈的一个缩影。
- 美国的“风险论”与“机遇论”:在美国政策界,开源AI被视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部分人担忧开源模型可能被中国等竞争对手滥用,构成地缘政治风险 11。另一方面,也有强大的声音认为,开源是保持美国技术领先、促进创新和竞争、主导全球生态的关键工具 27。
- 中国的“工具论”:对于中国而言,开源同样具有多重战略价值。在全球层面,它可以作为团结全球开发者、构建非美主导生态圈的外交工具。在国内层面,面对美国在高端芯片上的出口管制,开源能够让中国企业站在全球软件创新的肩膀上,通过算法优化来弥补部分硬件上的劣势 27。
这种复杂的局面表明,开源与闭源在中国并非一个简单的“二选一”问题,而更像是一个经过精密计算的战略组合。美国在尖端闭源模型(如GPT系列)和先进半导体制造上占据优势,这是一场中国在对称竞争中处于下风的赛局。通过大力发展和支持开源,中国可以开辟一个非对称的竞争战场。它能够利用全球开发者社区的力量,快速迭代模型,寻找不完全依赖于强大算力的算法突破口,DeepSeek的成功便是一个例证 26。
一个由中国支持的、繁荣的开源生态系统,可以吸引全球开发者,特别是“全球南方”的用户,将他们纳入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合作网络,这与“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的宏大目标完全一致。与此同时,国家继续支持像百度这样的“国家队”发展强大的闭源模型,确保中国在与西方顶级商业公司的正面交锋中,拥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王牌。因此,表面上的矛盾,实则是一种复杂的双轨战略:以开源谋求地缘政治影响力和生态系统建设,以闭源参与全球最高水平的商业竞争。
第七章:机器人崛起: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展台中央
如果说大语言模型是AI的“大脑”,那么本届大会则清晰地宣告,为这个“大脑”安装上“身体”——即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已成为产业的下一个核心焦点。AI正从数字世界大步迈向物理世界。
成为核心议题
具身智能是本届大会明确聚焦的十大领域之一 29。整个展馆的布局也体现了这一趋势,H1馆展示核心技术,H2馆展示产业应用,H3馆则专门用于展示“智能终端”,H4馆聚焦“生态互联”,共同构成了一条从算法模型到物理应用的“AI能力走廊” 30。
关键玩家与展示
大会现场,具身智能的存在感空前强烈,超过60款智能机器人和50款智能终端设备首次亮相 20。
- 机器人公司集体亮相:优必选(Unitree Robotics)、傅利叶智能(Fourier Intelligence)、梅卡曼德(Mech-Mind)等知名机器人公司占据了展区的核心位置,展示了其最新产品 20。
- 科技巨头的布局:商汤科技发布了其全新的具身智能“大脑”,该系统整合了感知、导航和多模态交互能力,旨在为各类智能设备和机器人赋能 31。公司还专门举办了关于“具身世界模型核心突破”的论坛,探讨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可规模化的应用 31。
- 地方政府的推动:上海市政府正在积极培育这一新兴产业,形成了以大模型为“软”、具身智能为“硬”的“一软一硬”产业布局,并计划在企业、产业和人才规模上实现“三个倍增” 32。
沉浸式体验
与以往的静态展示不同,本届大会极大地增强了互动性。在“WAIC·丽”主题街区,机器人现场挥毫泼墨、击鼓奏乐、调制饮品;在“应用场景市场”,观众可以亲身体验由AI驱动的各种设备 20。这种从“看”到“用”的转变,标志着具身智能技术正加速走向成熟和实用。
产业对具身智能的集体转向,预示着AI竞赛的下一阶段将在物理世界展开。这片新战场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制造业、物流、国防、医疗等一系列国家核心利益领域。大语言模型的竞争虽然激烈,但本质上仍是软件和数据的竞争。而具身智能则是AI软件与机器人、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的深度融合。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将构成一种更持久、更难被复制的国家级竞争优势。
对于以全球制造业中心为目标的中国而言,在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取得领导地位是其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WAIC的展台内容正是这一雄心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具身智能的应用具有天然的军民两用性。为仓库开发的物流机器人,其底层的自主导航、环境感知和任务规划技术,可以相对容易地被改造并应用于军事领域。因此,在具身智能领域的霸权,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国家安全。这一转变也为科技巨头和初创企业开辟了广告和企业软件之外的全新商业蓝海,人形机器人 33 在大会上的高调亮相,正是这场未来竞赛的序曲。
第八章:应用AI showcase:重塑关键垂直领域的创新实践
本届大会展示了大量“AI+”应用,生动地诠释了基础模型如何与具体行业深度融合,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价值。这些应用不再是概念验证,而是已经或即将进入市场的成熟产品。
阿里巴巴:通义千问驱动的全景生态
阿里巴巴全面展示了其“通义千问”(Qwen)大模型驱动的产品矩阵,其核心战略是通过一个强大的基础模型,打通并智能化旗下所有业务线,构建一个无缝连接的AI生态系统 24。
- 智能汽车:与高通合作推出的下一代AI智能座舱,它不仅能执行指令,更能像一位贴心的助手一样,主动预测驾驶员和乘客的需求,如调节温度、规划路线、预订餐厅等。
- 智慧城市:为全球照明巨头昕诺飞(Signify)的智能路灯系统提供GenAI代理,使城市管理者能用自然语言控制整个城市的照明网络,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和预测性维护。
- 智能穿戴:首次发布了“夸克AI眼镜”(Quark AI Glasses),将导航、支付、比价、实时翻译等功能集成到一副轻便的眼镜中,通过语音指令与阿里生态无缝联动。
OPPO:端侧AI的个性化革命
OPPO的战略重点是将AI能力部署在终端设备上,为用户提供更私密、更高效、更个性化的体验,挑战以云端为中心的传统AI模式 23。
- 性能突破:在大会上展示了惊人的端侧性能,实现了每秒200个token的峰值输出速度,并支持高达128K的上下文长度。这意味着手机可以在本地流畅处理长达20万字的文档,为法律、科研等专业人士提供了强大的生产力工具。
- 用户场景驱动:OPPO提出了“1+3”的AI战略,即以一个核心的系统级智慧体验为基础,重点强化影像、生产力和文娱三大高频应用场景,旨在将手机从一个工具,转变为一个真正懂用户的“专属智能助理”。
企业与工业AI:效率的倍增器
- 钉钉:将自身定位为企业级AI应用的首选平台,展示了AI在会议纪要、合同审查、工作流自动化等方面的强大能力,旨在将企业员工从繁琐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21。
- 西门子:西门子中国董事长亲临大会发表主旨演讲,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AI正在深度融入工业制造、数字孪生等核心工业领域,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力量 34。
以下表格汇总了本届大会上部分重要的技术与产品发布,以便快速把握市场竞争格局和创新趋势。
表3:WAIC 2025 技术与产品发布追踪
公司 | 发布/产品 | 核心技术 | 目标垂直领域/应用 | 战略意义 |
---|---|---|---|---|
阿里巴巴 | 夸克AI眼镜 (Quark AI Glasses) | 通义千问大模型 (Qwen LMM) | 智能穿戴/消费电子 | 展示了阿里利用其核心大模型,打造AI原生硬件与服务闭环生态的战略,意图抢占下一代计算平台入口。 |
商汤科技 | 具身智能“大脑” | 视觉导航、多模态交互 | 机器人/工业自动化 | 标志着商汤科技等AI巨头正将战略重心从纯软件算法,转向软硬结合的具身智能领域,角逐物理世界的AI应用。 |
OPPO | 端侧128K上下文处理能力 | AI Boost加速框架 | 智能手机/消费电子 | 将OPPO定位为端侧AI市场的领导者,通过在设备本地提供强大AI能力,挑战以云端为中心的模型,并强调数据隐私和个性化。 |
百度 | 文心大模型应用案例 | 文心4.0基础模型 | 快递物流/企业服务 | 通过具体案例(如19秒寄快递)强调其“卷应用”的务实战略,展示其闭源大模型在提升传统产业效率方面的商业价值。 |
西门子 | 工业AI解决方案 | 数字孪生、预测性维护 | 工业制造/自动化 | 表明国际工业巨头正在加速将AI技术融入其核心产品线,AI已成为提升工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而非附加功能。 |
第四部分:战略启示与前瞻
综合分析WAIC 2025的各项议程、演讲和发布,本报告旨在为身处AI浪潮中的企业高管、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提炼出清晰的战略洞察,并提供面向未来的行动指南。
第九章:洞察提炼:定义WAIC 2025的三重叙事
本届大会纷繁复杂的信息背后,贯穿着三条相互交织的宏大叙事。理解这三重叙事,是把握全球AI未来走向的关键。
- 地缘政治叙事:双轨世界的开启
人工智能已无可争议地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舞台。WAIC 2025是中国发起全面攻势的宣言书,旨在构建一个由其倡导和塑造的全球AI治理新秩序,为世界提供一个区别于美国主导模式的替代方案。这一举措几乎必然导致全球标准、规范和生态系统的“双轨化”(Bifurcation)。未来,跨国企业和各个国家,将不得不在两个并存且相互竞争的AI生态系统中做出选择和调整。 - 哲学思辨叙事:风险与发展的权衡
一场关于AI终极目标与内在风险的全球大辩论正在激烈上演。以辛顿为代表的对生存性风险的深切忧虑,与以中国务实主义者为代表的对经济生产力的热切追求,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不仅是文化差异的体现,更是一种深刻的战略抉择。不同的选择将决定未来全球在AI领域的研发投入方向、投资优先级和监管政策的松紧,从而塑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演进路径。 - 技术演进叙事:迈向产业应用的新阶段
全球AI产业正在从基础模型研发的“上半场”,全面转向产业深度融合的“下半场”。这一新阶段由三大趋势定义:- 路线之争:开源与闭源不再仅仅是技术选择,而是关乎生态、成本和控制权的重大商业与地缘政治战略抉择。
- 具身智能崛起:AI的竞争前沿正从数字世界转向物理世界,机器人和各类智能终端成为新的必争之地。
- “AI+”落地为王:产业界的核心焦点已从追求模型参数的“大”,转向追求应用场景的“深”,即如何将AI技术转化为特定垂直行业的、可量化的商业价值。
第十章:战略家手册:驾驭AI新格局
基于以上分析,本报告为不同角色的决策者提供以下可操作的建议。
致技术高管:
- 驾驭双轨世界:必须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双重标准做好准备。企业应制定灵活的产品本地化和数据治理策略,确保其技术和服务能够同时符合以美国和中国为代表的不同监管框架。
- 重估开源/闭源战略: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在开源与闭源之争中的定位。开源是建立社区、快速渗透市场的利器,还是会削弱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闭源是构建护城河的法宝,还是会让自己陷入生态孤岛?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因不同的市场和产品而异。
- 投资具身智能:AI向物理世界的转移已是确定性趋势。纯软件公司必须开始思考硬件战略,积极寻求与机器人、物联网和智能设备制造商的合作,否则可能错失下一个巨大的增长市场。
致投资者:
- 寻找“桥梁”公司:关注那些能够连接两个新兴地缘政治生态系统的公司。例如,专注于跨境数据合规、AI安全验证、或能兼容多种软硬件技术栈的中间层平台,这些公司将在双轨世界中拥有独特的价值。
- 押注“AI+工业”赛道:在中国,将AI应用于传统工业(制造、物流、能源等)的趋势,得到了国家和企业资本的双重强力支持。这是一个规模巨大且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投资主题。
- 理解“矛盾”中的机遇与风险:中国国家政策(倾向开源)与头部企业战略(倾向闭源)之间的张力,创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敏锐的投资者应能识别出那些能够在这种模糊地带中成功导航,甚至从中获利的公司。
致政策制定者:
- 安全上合作,应用上竞争:施密特与沈向洋的对话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模式。在涉及全球共同安全的议题上(如AI武器化、生物安全风险),积极参与多边对话,建立全球“红线”。但在商业应用层面,则应鼓励本国企业展开充分竞争。
- 制定国家级具身智能战略:清醒地认识到AI竞争正在进入物理维度。国家层面应积极扶持在机器人、先进制造和自主系统领域的“国家队”,确保在下一轮竞争中不落后。
- 培育平衡的生态系统:避免在开源与闭源的路线之争中“选边站”。一个健康的国家AI战略需要两者兼备:利用开源激发广泛的草根创新和学术研究,同时支持资本雄厚的私营企业打造世界顶级的专有模型。
引用的著作
- China Proposes “World 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at WAIC 2025 - Pandaily,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pandaily.com/china-proposes-world-ai-cooperation-organization-at-waic-2025
- WAIC 2025 opens in Shanghai with global calls for AI governance and cooperation,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www.citynewsservice.cn/news/WAIC-2025-opens-in-Shanghai-with-global-calls-for-AI-governance-and-cooperation-3n70x46m
- 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开幕式并致辞 - 外交部,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www.mfa.gov.cn/web/wjdt_674879/gjldrhd_674881/202507/t20250726_11677829.shtml
- China’s Premier Li proposes global 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 - The Economic Time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m.economictimes.com/tech/artificial-intelligence/chinas-premier-li-proposes-global-ai-cooperation-organisation/articleshow/122916078.cms
- China calls for global ‘consensus’ on AI regulation - DW,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www.dw.com/en/china-calls-for-global-consensus-on-ai-regulation/a-73420599
- Cooperation makes AI public good for world: China Daily editorial - Chinadaily.com.cn,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global.chinadaily.com.cn/a/202507/27/WS68862803a310ad07b5d923d2.html
- China boosts global AI governanc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www.chinadailyhk.com/article/616808
- China proposes global AI cooperation body as counter to US approach - Perplexity,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www.perplexity.ai/discover/top/china-proposes-global-ai-coope-H2iZN59hQS.AfXOUrDwjhA
- China Proposes Global AI Governance Amid US-China Tech Tensions - AInvest,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www.ainvest.com/news/china-proposes-global-ai-governance-china-tech-tensions-2507-11/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 - 科技日报,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5-07/26/content_376107.html
- Export Controls on Open-Source Models Will Not Win the AI Race - Just Security,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www.justsecurity.org/108144/blanket-bans-software-exports-not-solution-ai-arms-race/
-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全文)__中国政府网,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507/content_7033929.htm
-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 - 安全内参,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81327
- 李彦宏:最看好的AI应用方向是智能体,搜索是智能体分发的最大入口 - 证券时报,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248865.html?u_atoken=a4b9acedd591bffec33b5453df1f04d5&u_asig=bbbf3
- “干掉程序员”,百度是认真的!发布三大开发工具和全新操作系统,李彦宏 - InfoQ,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www.infoq.cn/article/27gslwggsfmx5epsiv6r
- Fireside Chat: Schmidt and Shen Xiangyang Discuss AI - Pursue …,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eu.36kr.com/en/p/3395850779527301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主论坛在沪举行 - 新闻,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7/548539.shtm
- AI ‘Godfather’ Geoffrey Hinton Urges Global AI Cooperation at WAIC 2025 in Shanghai,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pandaily.com/ai-godfather-geoffrey-hinton-urges-global-ai-cooperation-at-waic-2025-in-shanghai
- “AI Godfather” Hinton’s WAIC speech: We are raising a tiger, do not …,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news.futunn.com/en/post/59668775/ai-godfather-hinton-s-waic-speech-we-are-raising-a
- WAIC 2025 to showcase global AI innovation in Shanghai,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english.shanghai.gov.cn/en-WAICLatest/20250725/8e0f93ebdabb4b3f902c77734ea687b9.html
- 钉钉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企业十大AI场景-新华网,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www.news.cn/tech/20250728/c332334df4ff40408c9e3ebcca096837/c.html
- 直击WAIC 2025 | AI会不会被垄断?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AI领域一定会有多个玩家持续存在,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507263468307282.html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峰值出字速度200token/s,OPPO刷新端侧 …,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www.news.cn/tech/20250726/3a0f20126d904a2f96a829932f2b28f4/c.html
- Alibaba Shines at WAIC 2025 with the Latest AI Innovations | Alizila,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www.alizila.com/alibaba-shines-at-waic-2025-with-the-latest-ai-innovations/
- 百度李彦宏:没有应用的大模型一文不值 - 第一财经,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www.yicai.com/news/102178223.html
- 李彦宏态度反转!DeepSeek爆火后百度宣布大模型将开源 - 财联社,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www.cls.cn/detail/1943079
- U.S. Open-Source AI Governance | Center for AI Policy | CAIP,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www.centeraipolicy.org/work/us-open-source-ai-governance
- Policymakers Should Let Open Source Play a Role in the AI Revolution - R Street Institut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www.rstreet.org/commentary/policymakers-should-let-open-source-play-a-role-in-the-ai-revolution/
- Schedule announced for 2025 World AI Conference - International Services Shanghai,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english.shanghai.gov.cn/en-WAICMultimedia/20250724/648d22379392439584ed60c91e0d748f.html
- WAIC 2025 To Be Held in Shanghai, Showcasing China’s Tech Leadership | Morningstar,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www.morningstar.com/news/globe-newswire/9499845/waic-2025-to-be-held-in-shanghai-showcasing-chinas-tech-leadership
- Forging the Future with Large Models: WAIC 2025 “AI+: Large Model …,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www.sensetime.com/en/news-detail/51169815?categoryId=1072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今开幕全球顶级盛会不断激发AI加速度,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www.shanghai.gov.cn/nw4411/20250726/0eb6839c63ff4a4794351225462e2fef.html
- WAIC 2024 Commences: Focusing on Global Governanc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www.globenewswire.com/news-release/2024/07/08/2909902/0/en/WAIC-2024-Commences-Focusing-on-Global-Governance-Industry-Development-and-Scientific-Frontiers.html
- 西门子中国董事长肖松博士在WAIC 2025上发表主旨演讲 - 中国工业新闻网,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8, 2025, https://www.cinn.cn/p/425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