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tic设计模式:Agentic RAG

计算中...
#AI #Agentic RAG #设计模式 #design pattern #agentic

Agentic RAG模式是基础检索增强生成(RAG)模式的**高级演进**,它在传统的检索-生成流程中**嵌入了推理和决策层**(即智能体),从而将 RAG 从一个被动的数据管道转变为一个**主动的问题解决框架**。它显著提升了信息提取的**可靠性和深度**。

Agentic RAG

Agentic RAG 模式是基础检索增强生成(RAG)模式的高级演进,它在传统的检索-生成流程中嵌入了推理和决策层(即智能体),从而将 RAG 从一个被动的数据管道转变为一个主动的问题解决框架。它显著提升了信息提取的可靠性和深度

Pattern Card

NameAgentic RAG (智能体检索增强生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One-liner: 智能体主动分解查询、迭代检索、验证与综合外部知识,确保生成答案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Problem-Solution Fit: 解决传统RAG检索到的知识块不完整、包含冲突或不相关、以及缺乏多步推理验证的问题
Key Value: 智能体作为主动的把关者和知识精炼者,通过多步推理和动态验证,大幅提升基于事实的输出可信度
Complexity: ⭐⭐⭐⭐☆
When to Use: 
  - 任务需要高准确性和多源知识综合的场景
  - 存在知识冲突或需要进行知识空缺检测的问题
  - 需要多步推理、复杂问题分解的场景
  - 医疗、法律、金融等高风险决策领域
When NOT to Use: 
  - 任务简单、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场景(多步推理会增加延迟)
  - 仅需单次LLM推理和简单事实查询的场景
  - 成本极其敏感的环境

比喻:Agentic RAG 模式

如果将基础 RAG 模式比作一个快速的图书馆管理员,他根据你的关键词迅速递给你一叠相关的书籍片段;那么 Agentic RAG 模式就是一个资深的研究总监。他不仅接收这些片段,还会:

  1. (推理) 审视这些片段,判断哪些是过时的或相互矛盾的。
  2. (行动) 如果发现信息不全,主动去查阅新的来源(调用 Web 搜索)。
  3. (验证) 确保最终报告(答案)中的每个结论都来自最权威、最新的资料。

这份报告不仅内容翔实,而且经过了严格的事实验证。

I. 概述、背景与核心问题(Context & Problem)

1. 核心概念与定义

Agentic RAG(智能体 RAG)是 RAG 的进化版,引入了推理和决策层,显著提升了信息提取的可靠性。它不是简单地检索和增强,而是让智能体作为关键把关者知识精炼者主动参与其中。

传统 RAG 系统通常采用线性的“检索-然后-生成”管道,对于简单、事实性问题表现良好。然而,当面对复杂、多步骤或需要深度推理的查询时,其局限性凸显:

  • ​单步失败风险​: 一次检索不成功或生成不准确,整个流程就会失败,缺乏纠正机制。
  • ​无法处理模糊或动态目标​: 对于需要多角度信息整合、比较、验证或需要根据初步结果进行后续探索的查询(例如,“比较 A 和 B 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趋势”),线性流程无能为力。
  • ​被动性与缺乏规划​: 传统 RAG 被动地响应用户查询,而无法主动规划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例如决定检索的顺序、广度与深度。

Agentic RAG 旨在通过引入智能体(Agent)的自主性、推理能力和工具使用能力来解决这些复杂性问题。

2. 解决的问题

虽然基础的 RAG 模式解决了 LLM 知识截止和容易产生事实幻觉的问题,但它仍面临挑战:

  • 信息碎片化和冲突:答案所需信息可能分散在多个知识块中,或检索到相互矛盾的信息。
  • 噪声干扰:检索器可能获取无关知识块,将噪声引入 LLM 的推理。
  • 知识空缺:如果内部知识库信息不足,基础 RAG 无法动态调用外部工具。

Agentic RAG 通过主动审查检索结果、识别知识空缺,并使用推理层来精炼和综合信息,解决了这些可靠性问题。

II. 核心思想、角色与机制(Core Concept & Workflow)

Agentic RAG 的核心机制在于智能体在传统 RAG 流程的检索和生成阶段,插入了智能体主导的自主推理和动态决策的循环

1. 智能查询重构与分解: 智能体能够将复杂的查询分解为多个子查询,或在初始查询模糊不清时将其重写,以实现更精确的检索。

2. 知识来源验证与反思: 智能体对检索到的知识块进行主动审查,判断其质量、相关性和完整性。例如,智能体可以分析文档元数据,识别并优先采用最新的或最权威的政策,并丢弃过时或不相关的知识,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3. 知识冲突调和: 当检索到多份有矛盾的数据时(例如不同的预算数字),Agentic RAG 智能体能够识别矛盾,并通过推理优先采用最可靠的来源(例如最终财务报告)。

4. 迭代检索与工具调用: 智能体可以执行多跳问题所需的迭代检索。此外,如果内部知识库无法找到所需信息,智能体可以识别知识空缺后,调用外部工具(如实时 Web 搜索 API)获取最新信息,突破静态数据库的限制。

​核心机制与工作流​

其工作流通常遵循 ​ReAct(Reasoning-Acting)循环​的变体:

  1. ​推理(Reason) ​​:主控智能体分析当前状态(用户问题、已有信息)并决定下一步行动(例如,“我需要先查找公司A的2023年财报”)。
  2. ​行动(Act) ​​:调用相应的工具(如检索工具、计算器、代码解释器)执行行动。在RAG场景下,主要是执行向量检索。
  3. ​观察(Observe) ​​:获取行动的结果(检索到的文档片段、工具执行结果)。
  4. ​循环判断(Loop) ​​:智能体基于观察结果进行反思:“信息是否足够?是否存在矛盾?是否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检索?” 如果未达到终止条件(如答案已完备),则回到步骤1继续循环。

III. 架构蓝图与可视化(Architecture & Visualization)

Agentic RAG 的架构是在传统 RAG 管道中嵌入一个 ReAct 式的推理智能体

  • 结构元素: 流程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包含了条件分支、迭代循环和决策节点。它由 RAG 检索器、LLM 推理核心和一个额外的 Agent 决策层组成。
  • 流程流向: 用户查询 $\rightarrow$ Agent 决策 (分解/路由) $\rightarrow$ 检索器 $\rightarrow$ Agent 验证 (反思/冲突调和) $\rightarrow$ (如果需要)循环/工具调用 $\rightarrow$ 增强提示 $\rightarrow$ LLM 生成 $\rightarrow$ 最终答案。
  • 核心关联: 智能体 RAG 引入推理 Agent,主动评估、整合和精炼检索信息,确保最终响应更准确可信。它利用了 ReAct 循环来决定何时检索、何时调用工具和何时结束流程。

下图描绘了一个典型的 Agentic RAG 系统的控制流与数据流,突出了其循环和条件判断的特性。

flowchart TD
    A[用户输入复杂查询] --> B[主控智能体<br>理解意图并规划]
    B --> C{制定第一步行动计划}
    
    C --> D[执行: 调用检索工具]
    D --> E[观察: 获取检索结果]
    E --> F[评审智能体<br>评估结果完整性/准确性]
    
    F --> G{是否满足终止条件?}
    
    G -- 否,需进一步处理 --> C
    G -- 是,可生成最终答案 --> H[执行: 调用LLM生成最终答案]
    H --> I[返回最终答案]

图解​: • ​节点​:代表处理步骤(智能体推理、工具调用)或数据状态。 • ​边​:代表控制流和数据流。 • ​条件边(菱形)​​:体现了智能体的决策点,是系统智能性的核心,使流程从线性变为循环。

IV. 优势、价值与设计权衡(Value & Trade-offs)

1. 价值与优势

  • 显著提升答案质量和可靠性:智能体主动评估来源和调和冲突,通过多步检索与自我验证,减少幻觉,应对复杂问题能力更强。大幅提升了答案的可靠性和深度
  • 增强透明性与可解释性​:完整的“思考-行动”链可以被记录,方便追溯答案来源和决策过程。
  • 处理问题的广度与深度​:能够自主探索解决方案路径,处理开放式、研究型问题。
  • 动态适应性:智能体能够识别知识空缺并调用外部工具,突破了 LLM 静态知识的限制。
  • 多步推理能力:能够将复杂查询拆分为多个子查询,并综合结构化的对比内容,实现全面响应。

2. 局限性与设计权衡

  • 成本与延迟:引入智能体决策逻辑、工具集成和多步推理,会大幅增加系统复杂度、计算开销和开发投入。智能体的反思和多步推理比直接检索耗时更多,可能增加延迟。
  • 架构与调试复杂性​:需要管理智能体的状态、工具调用和循环逻辑,系统更复杂,调试难度更大。
  • 错误源:智能体本身也可能成为新的错误源,例如推理失误可能导致陷入无用循环、误解任务或错误丢弃相关信息。
  • 对底层 LLM 的依赖:智能体自身的推理能力如果较弱,仍可能导致流程失败。

V. 适用场景与选择标准(Use Cases & Selection Criteria)

Agentic RAG 模式适用于对事实准确性、可追溯性以及处理复杂多源信息有高要求的任务。

适用场景:​​ • ​复杂研究与分析​:如文献综述、竞争产品深度分析、市场研究报告生成。 • ​多步骤问题求解​:如需要先检索数据、再进行计算、最后总结的问题。 • ​需要对答案进行验证的场景​:如医疗、法律、金融等高风险领域,要求答案必须有多源信息交叉验证。 • ​开放式、目标模糊的探索​:如“帮我研究一下量子计算对加密技术的影响,并预测未来五年的发展”。

​选择标准(何时使用Agentic RAG?):​​ • ​任务特性​:任务本质上是动态的、探索性的、需要推理的,而非确定的、事实性的简单查询。 • ​质量要求​:对答案的准确性、深度和可靠性要求极高,愿意为此牺牲响应速度。 • ​延迟要求​:​能接受数秒甚至数十秒的响应时间。对于需要亚秒级响应的场景,应选择传统RAG或更简单的模式。

例子

  • 医疗诊断:需要综合多份医疗报告、临床数据和临床经验,以确定患者的诊断。
  • 企业知识库问答:构建一个能够回答关于公司内部政策、产品文档或历史记录问题的聊天机器人。
  • 金融与法律分析:在需要整合多份相互矛盾或高度专业化报告的场景。
  • 研究助手:帮助研究人员快速从大量学术论文中找到相关信息并生成文献综述,同时提供引文来源。
  • 需要迭代检索的多跳问题:适用于无法通过单次查询解决的复杂问题。

选择决策: 当任务要求输出质量、准确性和可信度显著高于速度和成本时,应选择 Agentic RAG。如果任务只是简单的单次信息查询且知识库可信度高,基础 RAG 可能更具成本效益。

VI. 实现、框架支持与关联模式(Implementation & Relations)

1. 框架支持

  • Coze 平台:Coze 通过 Knowledge Base 节点实现了 Agentic RAG 功能。
  • LangChain/LangGraph:这些框架支持通过组合 ReAct 模式和 RAG 工具(如 VertexAiRagMemoryService)来实现 Agentic RAG 架构。
  • AutoGen:支持工具使用和 RAG 模式的实现。
  • ​CrewAI​:专为多智能体协作设计,非常适合实现具有明确角色分工(如研究员、分析师、写作员)的Agentic RAG系统。

2. 核心实现与关联模式

​简要代码逻辑(LangGraph 风格伪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 定义图的状态
class State(TypedDict):
    question: str
    search_queries: list
    documents: list
    answer: str

# 定义节点函数
def plan_step(state):
    # 主控智能体: 分析问题,决定下一步检索query
    new_query = llm.invoke(f"Based on {state}, what to search next?")
    return {"search_queries": state[search_queries] + [new_query]}

def retrieve_step(state):
    # 执行者: 进行检索
    docs = retriever.invoke(state[search_queries][-1])
    return {"documents": state[documents] + docs}

def evaluate_step(state):
    # 评审者: 判断是否可以回答
    judgment = llm.invoke(f"Can you answer {state[question]} based on {state[documents]}?")
    if "yes" in judgment.lower():
        return {"continue": False} # 终止循环,进入生成环节
    else:
        return {"continue": True} # 继续循环

# 构建图
workflow = StateGraph(State)
workflow.add_node("plan", plan_step)
workflow.add_node("retrieve", retrieve_step)
workflow.add_node("evaluate", evaluate_step)

# 定义边,包含循环
workflow.set_entry_point("plan")
workflow.add_edge("plan", "retrieve")
workflow.add_edge("retrieve", "evaluate")
workflow.add_conditional_edges(
    "evaluate",
    # 根据evaluate_step的结果决定下一步
    lambda x: "final" if not x["continue"] else "plan"
)
workflow.add_edge("final", END)

Agentic RAG 是多种设计模式的复杂组合,其关键在于将推理能力融入检索流程:

  • RAG (知识检索):作为基础模式,Agentic RAG 依赖于 RAG 的索引、检索和增强流程。
  • ReAct (推理与行动):Agentic RAG 智能体常采用 ReAct 式循环,通过“思考-行动-观察”来执行动态查询、工具调用和信息验证步骤。
  • Reflection (反思):智能体在检索阶段进行自我评估和批判,即反思检索结果的相关性、冲突和准确性,然后指导下一步行动(如修正查询或丢弃不相关块)。
  • Tool Use (工具使用):智能体需要调用外部工具(如 Web 搜索 API)来获取实时信息或弥补知识空缺。
  • 规划 (Planning):对于多步查询(多跳问题),智能体需要先制定计划,将复杂问题拆解为多个子查询序列。

3. 模式组合策略

Agentic RAG 的强大之处在于其复合性:它融合了 Agentic RAG + Reflection Loop,使智能体能动态检索知识,并评估检索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