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econd Half (AI的下半场)
https://ysymyth.github.io/The-Second-Half/
顺雨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姚班,后来在普林斯顿大学拿到了计算机博士学位。他的知名度主要是因为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都围绕着AI智能体展开。他提出了几个非常重要的智能体框架,比如ReAct,结合了推理和行动,让语言模型在互动中既能思考又能行动;还有思维树,他引入了多路径思维结构,提升了大语言模型在复杂问题中的解决能力。
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AI)的发展阶段,尤其是从“上半场”到“下半场”的转变。上半场主要集中在技术突破,如构建新的模型和算法,而下半场则更关注问题定义和AI的实际价值评估。文章强调了AI在泛化能力上的进步,指出未来AI从业者需要调整思维方式,更接近产品经理的角色。
文章主要观点
- AI的上半场主要聚焦于构建新的模型和算法,如Transformer、AlexNet、GPT-3等基础技术层面的创新,重点是让AI能够完成各种任务,评估系统或任务研究相对次要。
- AI的下半场将重点从“解决问题”转向“定义问题”,评估变得比训练更为重要,不再只是追求AI能否完成某个任务,而是思考应该让AI去做什么以及如何衡量AI的真正进展。
- 强化学习具备了泛化能力,AI能够通过语言和推理自己思考、学习,解决各种强化学习任务,而无需为每个任务单独设计特殊规则。过去需要单独训练的复杂技能,现在AI可以快速掌握。
- 未来AI从业者需要调整思维方式,更接近产品经理的角色,需要发现新问题、创造新游戏规则,关注如何给AI布置有意义的任务以及衡量AI的实际价值。
- 除了关注AI的技术进步,还应思考AI工具在未来技术门槛降低、能力提升、成本降低后,可能带来的变化,以及现在AI做不到但未来可能做到的事情,善于思考和洞察的人将获得更多机会。